城外圈广告平台 >广告学堂

阅读

8382

微信刷量工具崩溃后,被扒掉底裤的媒体大V们冤不冤?

2018-09-05来源:用户供稿

事情是这样的,28日晚据说是微信公众号刷点击刷阅读的工具坏了(微信对获取公众号图文信息的部分接口进行升级导致),结果一堆微信自媒体大V的真实阅读数被曝光在用户前面。而腾讯科技公众号则在29日,连推《重磅!网传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工具崩溃 大V露出真尾巴》、《刷量工具崩溃后,这些微信自媒体大V被扒下底裤!》两篇文章报道此事(别问我为啥它能一天推两篇,人家一天能推三次好不好?),甚至专门做了一张公众号阅读数对比图,曝光了诸如李瀛寰、王冠雄、罗超、万能的大熊、首席娱乐官等媒体大V,目前这两篇文章都破10万+了,相信这个数据是真实的,虽然这可比腾讯科技公众号日常的阅读数高出不知多少……


然而被点名曝光的媒体大V们却似乎并不买账,纷纷喊冤。


甚至罗超第一时间发布微信文章表示:我的底裤还穿着……,大事必有躺枪者,但我真没刷数据啊…。(目测此文会成为罗超近段时间最火且最真实阅读的文章。)


于是,问题来了,当微信刷量工具崩溃后,被扒掉底裤的媒体大V们到底冤不冤???在我看来,都是被逼的。


回想一下,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缺数据,缺的是共识和标尺。这么多年,发生在各大互联网公司身上的融资数据造假、用户数据造假、影视剧收视率/播放量造假、行业数据排名造假引发的口水战、投放数据造假美化的事还少吗?谁的屁股干净来着?“淘宝刷单”不是都被央视多次曝光后大家已无感了吗?斗鱼直播超“13亿”在线、映客99%观众都是假的报道还都历历在目呢吧?


官场有句话:“数据出官,官出数据。”官方通常发布的各种统计数据,你信吗?你觉得有没有注水?造假其实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已成各行各业的通病和毒瘤。对于“创作型”媒体大V(创作与否其实非常重要)被扒掉底裤,在我看来,其实他们刷量通常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主动刷量;一种是被“雷锋”刷量。


自己为何要主动刷量?核心原因是当行业的影响力规则整体呈现“注水”式竞争时,你不刷,你就会被“逆淘汰规则”淘汰掉,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而被“雷锋”刷量,这里的“雷锋”会是谁呢?一般会是公关公司或甲方客户,为啥,因为花了钱需要有效果,需要做报告,需要呈现ROI的高效,只不过这个链条上的利益各方心照不宣罢了。


当然还有一类账号,就是从来不做原创,内容全部是剽窃、抄袭、拼凑而来,而且名字往往模仿或假冒知名原创型媒体大V,在微信打击侵权政策收紧后,就到处找人要授权转载的账号,或者发布的全部是品牌广告内容,但这类账号往往内容篇篇都刷到10万+,姑且称之为纯粹的水号,但却每年能接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广告费,例如已经被曝光出来的公众号“格调”以及背后的认证公司苏州凌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例。对于这类账号和背后的公司,我不明白的是微信官方难道后台监测不出来?为何不进行监管?



那么既然甲方、乙方都知道创作型媒体大V们有一批是在注水刷量,但为什么还要忍受媒体大V们不断的单方面提价行为而乐呵呵的找其进行营销投放?难道他们傻吗???


网传的咪蒙公众号广告价格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投放创作型微信自媒体的效果比传统的广告投放真的要好呀(非创作型,纯粹的水号除外),即使或多或少的存在主动或被动的刷量行为,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大V都靠刷量活着,不刷量的大V也是非常多的好的伐?另外你以为传统的广告投放就不造假?就不作弊?别天真了,国内国外都一样的。


举个例子,今年3月初,Facebook宣布放弃 Atlas DSP 产品研发,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更有前景的原生、视频、和移动上,触发放弃的核心正是劣质、虚假流量和banner广告。Atlas广告技术主管Dave Jakubowski在Atlas官方博客发文表示:


Atlas在测试竞价系统时,对接了数个交易市场,并从中以多种广告形式买入流量,最终得出了两个主要发现:1、Facebook的DSP产品碰到了数量惊人的劣质广告和虚假的机器人流量。尽管他们做了筛选,但依然被无价值流量的规模所震惊。2、通过对广告形式进行调查,他们发现真正具有展示价值的广告形式只有:原生和视频。


再来看几个关于虚假点击和无效点击数据:市场调研机构Trademob的报告称,在当前移动广告市场,高达40%的点击都是无效点击――无效点击意味着广告客户不能从投资中获取任何回报。


网络广告行业组织交互广告署援引的数据称,约36%的互联网流量被认为是虚假的,是由黑客控制的计算机生成的。所谓的僵尸流量欺骗了广告客户,因为通常情况下只要广告显示出来――无论是否被用户看到,广告客户就需要付费。


根据全美广告商协会(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的估计,虚假点击在今年将会给广告主们带来72亿美元的损失,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63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亿美元,虚假点击量占整个网络广告点击量的比例超过了十分之一。


调查者们重点监测了49个品牌的网络广告,包括麦当劳、PlayStation、福特、惠普、沃尔玛、联合利华、戴尔、IBM及万事达。结果显示,四分之一的品牌广告的虚假点击率在9%以上,广告主们的损失平均达到了1000万美元。


来自艾德聚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移动广告整体点击率偏低,均值低于1%。


其实,选择诸如咪蒙、顾爷、毒舌电影、六神磊磊、王左中右、混子曰等创作型微信自媒体大V进行投放的广告主,可以换算一下投入产出比,其实非常值的。对广告主和公关广告公司来说,只要通过正确的监测方式和尝试判断,是完全能够挑选出不刷量的自媒体账号,从而进行有效的投放。千万不要因为存在刷阅读的现象,就认为自媒体没有投放价值,都是假的,如轻易得出这个结论,那我只能说你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tive.当然如果你们不小心投的都是上文提到的纯粹的水号,我只能说你们真的是人傻钱多。


虽然在报道中,腾讯科技也采访了微信方面的态度,后者表示:“我们一贯坚决打击任何虚假、欺骗用户、影响体验的行为。”对于用恶劣手段刷阅读量的行为,微信团队已经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处罚机制。“刷量”者一经查实,将严格惩罚,不排除微信后台采取封号措施。今天下午,微信官方也通过微信派公众号发布“微信团队关于公众号“刷量”的回应”。



但其实在微信阅读刷量这件事上,微信官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不作为或至少作为不够放任或纵容了这种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微信官方没有把公众号阅读数前置释放之前,微信刷单这个产业存在吗?正是微信官方把阅读数释放出来后,又在监管、打击刷量行为上不够,最终才出现了如今的局面,媒体大V、广告主、运营小编统统被绑架在了10万+的耻辱柱上,其实正是作为平台方的微信官方选择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罢了。(仅谈个人观点,微信别封俺哈)


平台也需要虚假繁荣啊,之前微博平台不就这么干的吗?虚假繁荣之后再主动净化,就跟先发展经济破坏环境后再搞环保,真是一样一样的,就不要大惊小怪了。


《圣经》里的一句金句送个各位:往昔所有,将会再有;昔日所行,将会再行;太阳之下决无新事。好了,今天就扯这么多,散了,都散了吧。记得走前帮点个ZAN啊,谢谢。

浏览过微信自媒体文章的人也浏览了

微信自媒体相关报道

微信自媒体精华推荐

微信自媒体相关推荐

微信自媒体相关词条

热销流量套餐 限时免费定制
双微KOL引流套餐
红书爆款套餐
新闻公关速派套餐
全社媒整合套餐
深耕美妆、母婴、美食、生活、科技等十大热门行业营销推广